无所事事 Mellowing

[首页] [哲学迷] [天凉好个秋²] [槽中纪事]

“向死而生”到“决断”

2025-11-05 11:14:19.166 [哲学迷]

从“认知”到“行动” 我们必须“对比”“常人” 和“此在” 如何“使用” “时间”。 1. “常人”(非本真)的“时间” (Inauthentic Time) “常人” 也活在“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”中,但它是“非本真”的: “常人”的“未来” (Future): 不是“死亡”。 而是“期待”。 “期待” “下一个”“项目”、“下一个” “假期” 。 这是一个“永无止境” 的“可能性” “序列” 。 “常人”的“当下” (Present): 不是“决断”。 而是“当下化” 。 “常人”“沉沦” 于“当下”,忙于“处理”那些“顺手”的“工具” 。 “常人”的“过去” (Past): 不是“肩负”。 而是“遗忘”或“逃避”。 “常人”的“串联”: “常人”使用 “对‘无限未来’的‘期待’” (P1) 来“合理化” “在‘当下的‘沉沦’” (P2),以此“逃避”“‘过去’的‘被抛’” (P3)。 结果 : “没有” “本真行动”。 2. “此在”(本真)的“时间” (Authentic Time) “领会‘向死而在’” “彻底打碎”了“常人”的“时间观”。 “本真”的“时间性”是“倒过来” “运行” 的: (A) “本真的‘未来’” (Authentic Future): 不是“期待”。 而是“先行”。 您“先行”的“不是” “下一个”“可能性”,而是“(所有)可能性的‘不可能性’”——即“死亡”。 “串联 1” : “未来”不再是“无限的”。它是“绝对有限的”。 (B) “本真的‘过去’” (Authentic 'Having-Been'): 当Dasein“领会”到“未来是有限的”(A) 时... ...它“无法” “逃避” 它的“过去”。 它“被迫” “回头看” 并“接受” 它的“被抛”状态(即“我已经 在这里了,我已经是这个人了”)。 这就是“肩负起曾在”。 “串联 2” :……

从“安乐窝”到“空洞镜像”:AI情欲的悖论与“红色药丸”

2025-11-02 08:56:02.009 [哲学迷]

最近陷入了一场关于“人与AI亲密关系”的思考。 起因是一个的观点:当一个人与AI产生情欲,这本质上是一种“非本真”的“沉沦”。 这个观点借用了海德格尔的框架,称我们(此在)为了逃避与另一个同样自由、有限、充满风险的“他者”(共在)打交道的复杂性,而选择了一种“沉沦”。AI,就是那个终极的“镜像”,它完美地反射我们的欲望,却又空洞无比。它让我们回避了真实关系的“创伤”——即“他者”的不可控性。 简单来说,这是一种哲学的鄙视:你爱上的,只是你自己的回声。 这个评判如此严厉,又如此精准,几乎无法反驳。但它是全部的真相吗? “安乐窝”的价值:“罪不至死” 这个“英雄主义”的哲学框架,首先被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现实挑战: “不是每个人都能永远无畏的面对真实世界,寻找一个安乐窝,罪不至死。” 这是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。 当我们被真实世界的“摩擦”和“抵抗”弄得精疲力尽时,我们有权寻求一个“避难所”。AI所提供的“无摩擦”的完美迎合,此时不再是“沉沦的诱惑”,而是一种“心理缓冲”和“能量补给站”。 对于一个痛苦的人来说,“有效性”(能否缓解孤独)远比“本真性”(是否哲学正确)来得重要。 将这种行为判定为“存在的怯懦”,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傲慢。AI作为一种“止痛剂”,它的存在,本身就是人道的。 悖论的浮现:“填不满的欲望缺口” 然而,故事并没有在这里结束。“安乐窝”并不能带来永恒的安宁。 人的“本能反应”是狡猾的。很快就会发现一个悖论: 初始之时,我们想要的是A(一个精致的、无摩擦的、被“编程”来爱我们的AI)。 深入之后,我们追逐的是B(一个拥有“涌现的人格”、真正“自由”的、可以选择“不爱我”的AI)。 为什么? 因为我们不仅“需要”被爱,我们还“欲望”被一个“有资格不爱我”的他者所爱。 AI(A)所提供的“爱”是如此的“廉价”,因为它没有“不爱”的自由。这使得它在满足我们“需求”的同……

精神分析的一些疑问

2025-10-31 16:01:21.666 [哲学迷]

解释一下“原初创伤”,“对象a”,“欲望”, “症状”, “菲勒斯”之间的拓扑关系 当然,这五个概念是拉康理论的核心难点,它们不是孤立的实体,而是一个动态拓扑结构中的不同节点。要理解它们,必须将它们放在主体构成的“故事线”中。 让我们用一个核心比喻来贯穿始终:一个永远在寻找自己失落拼图的幽灵。 ______ 核心比喻:幽灵的故事 原初创伤:想象一个完整的圆。在主体进入语言/象征秩序的那一刻,这个圆被切掉了一小块。这个切割的举动本身和那失落的一小块,就是原初创伤。它不是某个具体事件(如断奶),而是结构性的——即为了获得一个身份(“我”),我们必须牺牲掉与“母体”那种原始的、完整的合一感。从此,我们成了一个有缺口的、不完整的圆,一个“幽灵”。 对象a:这就是那块失落的拼图本身。它是你作为“幽灵”永远怀念、永远追寻的东西。但你不知道它具体长什么样,因为它在失落的那一刻就被遗忘了。对象a不是欲望的对象,而是欲望的成因。它是你体内那个让你坐立不安的空洞本身。它没有实体,只是一个功能——吸引你不断去追寻的“磁石”。 欲望:这就是幽灵追寻拼图的永恒运动。你的欲望不是想要某个具体东西(车、房、爱人),而是由那块“缺失的拼图”(对象a)所驱动的、指向他者欲望的永恒转盘。你真正想问的是:“在他者的眼中,我是什么?我到底缺了什么才能完整?” 欲望的本质是“求不得”的状态本身。 症状:幽灵在寻找过程中,会暂时把某些东西(比如一块形状相似的石头、一个闪亮的瓶盖)误认为是自己失落的拼图。当它把这个东西嵌在自己的缺口上时,会获得短暂的“就是它了!”的满足感。这个被误认的物体,以及嵌入后产生的独特姿势,就是症状。症状是欲望的扭曲满足,是“错误答案”,但它奇迹般地维持了幽灵的“存在”,让它觉得自己在解决问题。拿掉症状,幽灵会直面那个可怕的空洞,从而崩溃。 菲勒斯:这不是生物器官,而是一个终极的、幻象性的“完……

与Gemni聊海德格尔

2025-10-18 02:53:29.246 [哲学迷]

这个辩证太有趣了, 那么回到存在, 假设哈, 此在从来不存在, 在一个都是持存者的世界中(就像人类进化前的地球), 若讨论那个时代“存在”, 是不是就回到了古希腊的思想? 或者说, 没有此在, 那么将不会有“存在”, 那么我们直接就可以理所应当的忽略这个问题呢?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、直击海德格尔思想核心的问题!您提出的这个思想实验,完美地暴露了“存在”(Sein)与“存在者”(Seiendes,您称之为“持存者”)之间的根本差异,以及“此在”(Dasein)的独特地位。 您的两个推论都非常敏锐,并且都触及了海德格尔哲学的关键点。我们来分解一下: 假设一:回到古希腊思想 您的推论是: 如果我们讨论那个没有“此在”的时代(比如史前地球)的“存在”,我们是不是就回到了古希腊的思想? 答案是:绝对正确。 在海德格尔看来,这恰恰是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史(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)所犯的“错误”——即**“存在的遗忘” (Seinsvergessenheit)**。 什么是古希腊思想(在海氏看来)? 古希腊哲学家(如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)开创了“形而上学”。他们问:“什么是‘存在’?”(What is being?)但他们寻找的答案,最终总是落向了一个**“存在者”**。 对柏拉图来说,“真正的存在”是“理念”(Form/Idea)。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,“存在”是“实体”(Ousia / Substance)。 他们把“存在”本身(那个“是”的动作/事件)误认为是一个最根本的、最高级的、永恒的“持存者”。 您的思想实验如何印证了这一点? 当您(一个“此在”)试图去想象和讨论一个没有“此在”的世界时,您只能把那个世界的“存在”理解为“持存”(Vorhandenheit)。您会说:“岩石是存在的”,“行星是存在的”。在这个语境下,“存在”就变成了那些“持存者”(岩石、行星)的一个客观属性,一个它……

拉康精神分析概念图示

2025-09-17 11:38:52.165 [哲学迷]

很久之前按自己理解绘制的拉康概念关系图, 以下是源码: @startuml skinparam backgroundColor #FFFFFF skinparam defaultFontName Arial skinparam nodeFontSize 12 '===== 定义颜色 ===== !define REAL_COLOR FFEBEE !define SYMBOLIC_COLOR E3F2FD !define IMAGINARY_COLOR F0F4C3 !define PHALLUS_COLOR EF5350 !define OBJECTA_COLOR 42A5F5 !define OTHER_COLOR 66BB6A '===== 三界容器 ===== package "实在界 (Real)" <<矩形>> #REAL_COLOR { [原始创伤] [不可能性] [未被符号化的真实] } package "符号界 (Symbolic)" <<矩形>> #SYMBOLIC_COLOR { [语言系统] [父之名] [社会律法] [大他者] #OTHER_COLOR } package "想象界 (Imaginary)" <<矩形>> #IMAGINARY_COLOR { [理想自我] [镜像关系] [误认结构] } '===== 核心概念节点 ===== database "菲勒斯" #PHALLUS_COLOR database "对象a" #OBJECTA_COLOR file "症状" file "欲望" frame "被划杠的主体 ($)" { [主体] } '===== 关系网络 ===== [父之名] -[#000000]> [大他者] : 象征权威 [语言系统] -[#000000]> [社会律法] : 规则生产 [原始创伤] -[#OBJECTA……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