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认知”到“行动”
我们必须“对比”“常人” 和“此在” 如何“使用” “时间”。
1. “常人”(非本真)的“时间” (Inauthentic Time)
“常人” 也活在“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”中,但它是“非本真”的:
-
“常人”的“未来” (Future):
- 不是“死亡”。
- 而是“期待”。
- “期待” “下一个”“项目”、“下一个” “假期” 。
- 这是一个“永无止境” 的“可能性” “序列” 。
-
“常人”的“当下” (Present):
- 不是“决断”。
- 而是“当下化” 。
- “常人”“沉沦” 于“当下”,忙于“处理”那些“顺手”的“工具” 。
-
“常人”的“过去” (Past):
“常人”的“串联”: “常人”使用 “对‘无限未来’的‘期待’” (P1) 来“合理化” “在‘当下的‘沉沦’” (P2),以此“逃避”“‘过去’的‘被抛’” (P3)。 结果 : “没有” “本真行动”。
2. “此在”(本真)的“时间” (Authentic Time)
“领会‘向死而在’” “彻底打碎”了“常人”的“时间观”。
“本真”的“时间性”是“倒过来” “运行” 的:
-
(A) “本真的‘未来’” (Authentic Future):
- 不是“期待”。
- 而是“先行”。
- 您“先行”的“不是” “下一个”“可能性”,而是“(所有)可能性的‘不可能性’”——即“死亡”。
- “串联 1” : “未来”不再是“无限的”。它是“绝对有限的”。
-
(B) “本真的‘过去’” (Authentic 'Having-Been'):
- 当Dasein“领会”到“未来是有限的”(A) 时...
- ...它“无法” “逃避” 它的“过去”。
- 它“被迫” “回头看” 并“接受” 它的“被抛”状态(即“我已经 在这里了,我已经是这个人了”)。
- 这就是“肩负起曾在”。
- “串联 2” : Dasein“接受”了它“唯一的” “行动材料”(即“它的‘过去’” )。
-
(C) “本真的‘当下’” (Authentic Present):
- 这就是“决断”。
- “本真的‘当下’” 不是“沉沦” 。
- 它“是” “(A)‘有限未来’”与“(B)‘被肩负的过去’” “相遇”的那个“时刻” 。
-
“串联 3” :
- “因为”“我的‘未来’是‘有限的’”(A)...
- “并且” “我的‘过去’是‘我唯一的材料’” (B)...
- “所以”“‘当下’”“是”“‘我’‘使用’‘我唯一的材料’(B)‘去’‘实现’‘我唯一的、有限的‘可能性’(A)’”的“那个‘时刻’”。
- 这个“行动”就是 (is) “决断”。
【客观总结】
- “常人” 浪费“当下”,因为它“幻想”“无限的未来”。
- “本真” Dasein(此在)“抓住”“当下” ,因为它“领会”到“未来是(由‘死亡’所界定的)‘绝对有限的’”。
“领会‘向死而在’”“激活”“决断”,因为它“关闭”了“‘明天再说’的‘可能性’”,并“开启”了“‘就是现在’的‘绝对紧迫性’”。